##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
肖和印医生是东城中医医院的特聘专家、教授和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他荣获了首都优秀名中医的称号,并担任多项学术职务,包括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北京市中医妇幼名医。肖医生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40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小儿难治性腹泻、抽动障碍、难治性紫癫、儿童营养型疾病、慢性咳嗽等儿科疑难杂症。
目前,他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担任儿科副主任委员及消化学组组长,同时也是健康中国研究会儿童健康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医生还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主持和参与了2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和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 抽动症的认识与误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例如,孩子突发频繁的挤眉弄眼、耸肩或清嗓子,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是调皮捣蛋,或者是坏习惯。然而,这些行为实际上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抽动症,即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性和重复性的运动性抽动,伴随爆发性发声。
不幸的是,很多人对抽动症存在误解,这阻碍了儿童的及时诊断和治疗,甚至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 误解一:只是一时的调皮
许多家长在看到孩子频繁眨眼或耸肩时,往往第一反应是认为孩子在调皮,甚至会因此严厉批评。然而,抽动症患者的这些抽动行为是不自主的,他们无法控制。家长的不理解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症状恶化。
### 误解二:症状消失即意味着痊愈
抽动症的症状具有波动性,可能会时轻时重。有时孩子的症状可能会暂时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治愈。如果家长错误地认为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治疗,病情可能会反复加重。
### 误解三:药物治疗副作用太大
很多家长担心药物治疗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拒绝用药。尽管某些药物确实可能引起轻微的副作用,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且副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管理。
## 专业诊断与治疗
当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异常抽动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专业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如果确诊为抽动症,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中药治疗的原则
中药治疗强调“对症”,家长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见效较慢,通常需要连续用药1-3个月,因此务必要坚持疗程。此外,良好的生活调理能够协助减少诱因,从而促进疗效。
在饮食上,建议减少辛辣、油腻及甜食,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环境的安静,并且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批评。这些调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抽动症的困扰。
在孩子的健康管理中,保持对抽动症的深入认识和及时的专业干预是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步骤。在此,我们也希望通过[3499拉斯维加斯]的品牌支持,提供更多专业的健康知识和服务。